幾個婆子擡宋姨娘回了室。顧德昭才招了顧瀾和錦朝過來,說道:“宋姨娘戕害主母,我本想送去靜妙庵了卻殘生。青燈古佛的伴著,也好能贖一點罪孽……”
顧德昭還沒說完,顧瀾就淚如雨下:“父親,姨娘都這樣了,去了靜妙庵怎麼活得下去!”
顧德昭嘆了口氣:“瀾姐兒,你總要聽我說完……看宋姨娘現在這個樣子,是去不了靜妙庵了。桐若樓後面有一座修在華山鬆裡的聽濤閣,地方雖小,但是清淨。朝姐兒,你選兩三個穩重些的婆子和丫頭在聽濤閣伺候宋姨娘,等小月子之後就搬過去吧……這也算是清修了。”
顧瀾仍有不甘,但看顧德昭的樣子,就知道這事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還是先忍了這次,日後在說吧。畢竟父親正在氣頭上。顧瀾想到這裡便不再說話。
錦朝也想不到宋姨娘會突然瘋癲了,本還想著把宋姨娘送去靜妙庵的。往室看了一眼,心裡卻有幾分懷疑,也不知道宋妙華是真瘋還是裝瘋……如果是真瘋倒沒什麼,要是裝出來的,也是聰明極了,做的那些事都被自己揭發出來,要不是裝瘋賣傻,可沒這麼好混過去。
錦朝應了諾,顧德昭才點點頭,帶著丫頭管事回去了。
錦朝起走到正堂裡,跪在團上喃喃說了幾句,給菩薩上了香。
顧瀾跟著出來,站在後冷冷地問:“你是不是在和紀氏說,你幫報仇了?”
錦朝搖頭,嘆了口氣說,“我只是給菩薩上一柱香而已。這菩薩請進來,姨娘一天都沒有拜過,菩薩知道人誠心不誠心的。”轉過頭,發現顧瀾看的眼神是從未有過的怨毒。
這也是應該的。知道宋姨娘的孩子是顧錦朝害死的。
“你害了我尚未出世的弟妹,害我母親瘋了……顧錦朝,你的心腸真是歹毒。”顧瀾低聲說,“你可不要忘了。你還有把柄在我手裡。你和陳玄青那些事,怕是沒有人比我更清楚了……”
錦朝說道:“你只看得到自己的苦,就看不到宋姨娘是怎麼害我母親的,你是怎麼對我和錦榮的!自己陷害別人,那就是理所應當的。別人反擊了,你就覺得自己是無辜害,要跳起來咬人不?”
輕輕一笑:“顧瀾,斷沒有這樣的說法。”
顧瀾咬著脣,冷冷地看著顧錦朝,過了好久。才低聲問道,“你……究竟了什麼手腳?”
錦朝不再理會,轉往門外走去。
要是讓顧瀾知道,害姨娘的藥枕是親手送來的,剛纔當著的面拿出去銷燬了。那也必定很彩。
不過還是算了吧。
次日早上,姨娘小產的消息闔府都知道了。不過也沒有人敢去看,顧德昭讓搬去聽濤閣的意思很明確,這是本不打打算再見了,誰還會去黴頭。顧漪和顧汐倒來和錦朝說了幾句話,宋姨娘這下才是真的不能翻了,們倒是爲長姐高興。
顧錦朝請們吃過了午飯。徐媽媽帶著幾個婆子來見:“……是原先服侍過夫人的,看著宋姨娘最方便。”
顧錦朝一一看過了,三個婆子都十分的沉穩。囑咐這三位婆子看好宋妙華,宋妙華是真瘋還是裝瘋,沒人知道,但要是能這樣一直‘裝’下去。那對來說就無所謂了。
徐媽媽和錦朝說顧瀾:“……向老爺請了命,也在自己院子供了菩薩,如今也不出門,整日練字抄經書,或者做紅針黹的。十分安靜。”顧瀾還是不能去見宋姨娘,倒索關起門來休養生息了。
錦朝點頭示意知道了,一會兒李管事過來找顧錦朝,說顧德昭要和商量顧錦榮進學的事。
他如今在服孝,不能去七方衚衕讀書。
顧德昭還找了顧錦榮過來,問他的意思,又說:“……不如請了西席過來授課業。你畢竟三年後就要參加鄉試了,讀書的事也馬虎不得。”
顧錦榮回道:“兒子也知道,只是兒子覺得西席也不好找。學問好的不一定授課就好,授課好的,也多半是國子監的先生或是翰林出生……”也不會過來單獨給他授課。
顧錦朝在旁聽了,就和顧德昭說:“……我聽說餘家的族學很好,上次北直隸的春闈,他們還出了兩個舉人。何不讓榮哥兒去餘家的族學。餘家也在四里衚衕,每日都能往來,也不算是不守制了。”
顧錦朝記得餘家的事,還是因爲在幾個月後的場盪中,他們是難得一個完全保住自己的大家族。倒不如現在把關係混點,日後總是有好的。
餘家老太爺原先是翰林院侍讀學士,給太祖皇帝當過老師,因此廕庇了子孫,老太爺的幾個兒子雖說位不高,但在翰林的名聲都不錯,家裡的規矩更是守得滴水不。幾個孫輩也都是的,沒有永伯三公子那樣名聲不好的後輩。
他們和餘家逢年過節也來往些,鄰里和睦。只要是顧德昭提出來,餘家老太爺也不會說什麼,書香世家自然有自己的豁達。
這樣想來,顧錦榮去餘家的族學倒是不錯。只是怕要他親自走一趟去。
顧德昭聽了想了許久,第二日提了茶葉和荔枝圓眼果粘去拜訪餘家老太爺,把顧錦榮讀書的事暫定下來,下一月錦榮就可以去餘家的族學了。餘家太老爺還特地送了顧錦榮幾本名帖,要他多看看。
幾日之後徐媽媽來跟錦朝說:“……宋姨娘如今是完全的認不得人,還時常發瘋,鬧著要孩子。婆子也看不出什麼端倪,估計是真的瘋了。”
錦朝聽了也去臨煙榭看過,小產完半個月,們給宋姨娘吃的藥漸漸停下來,的臉纔好不容易好點。只是抱著懷裡的迎枕不肯撒手,的迎枕做‘秀哥兒’。親地和的秀哥兒說話。
如果的瘋癲是裝出來的,那也實在可怕了。
服侍的竇婆子說:“姨娘給那小孩取的名,就秀哥兒……抱著的那個迎枕,誰都不準。如今姨娘還在小月子裡,應該好生養著,偏偏奴婢要給、餵飯,都不讓,誰靠近都要懼怕……”
宋姨娘還在小月子裡,等再過半個月,就要搬去聽濤閣了。
錦朝淡淡地道:“由去吧。”留宋姨娘命,還派了婆子照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顧錦朝回了清桐院,從此就不踏進臨煙榭了。
宋姨娘小產是六月末,又很快到了七月十五,中元節。
家中有新喪。按理是要上新墳、祭祖的,道觀裡還要做盛大的祈福道場,超度亡靈。中元節前幾日,適安縣就開始賣冥,賣荷葉燈,賣油餅餡餅餅糕的。如今這些事都是徐媽媽持,派人早早去買了楮冥,免得準備不及手忙腳的。等到中元節前一天,備了酒饌,顧德昭帶著錦朝幾人,去給紀氏上新墳。
紀氏葬在顧家墓地中,靠著呈品字的三棵黃楊樹。
顧德昭先上了墳,顧錦朝跪拜了母親,又站在黃楊樹旁邊往西翠山那邊看去,綿延起伏的山丘,夏末的時節裡十分的繁茂。
顧瀾、顧錦榮等依次跪拜。上完新墳,顧德昭又讓錦朝等人先回去。“……我還有事要去平興一趟,下午就回來,朝姐兒,你先在家裡備著祭祖的東西。”
錦朝應了諾,卻覺得父親有些奇怪。等到了第二天,顧德昭邊的婆子過來回話:“……老爺是去了平興的延慶道觀,道觀正在舉行道會,老爺聽了一場。”頓了頓,這婆子又小聲說,“老爺請了清虛道長回來。”
顧錦朝聽了才明白過來,難怪父親不和說清楚。這個延慶道觀的清虛道長,也就是當年說對顧德昭的仕途有衝撞的人。後來回了顧家後,父親似乎和這個道長的來往就漸漸了。
……也不知道現在爲什麼又請了這個道長來家裡。
錦朝想了想,讓採芙去找碧過來。
碧服侍顧德昭的書房和飲食,和錦朝說:“……道長是和老爺講道的,老爺聽了十分用。晚上又和道長促膝長談,一直說了許久。奴婢也聽不明白,只約聽到道長講過一句什麼五五味的……”
五五味……錦朝一聽就想起來了,這是《道德經》裡的一段話。
五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這段話大抵的意思是說,人不能耽於樂的。
顧錦朝細細一想,不由得倒了一口氣!怎麼沒想到這層!
母親的死和宋姨娘的事,對父親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如今他倒是哪個姨娘那兒都不去,開始在信仰上找寄託了。要是換了別的道長,錦朝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只要父親能尋找到寄託,能夠讓他心裡好些,又何必手呢。只是一想到是這個清虛道長,錦朝心裡總覺得有些不安。
這個人,畢竟當年憑一句話,就讓自己在紀家呆了九年纔回來。
ps:
謝眼空空的小紅~~
她本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舞陽公主,驪山秋獵,深情錯付。他長槍相逼,她懷著身孕,臨死前告訴他,「穆川,你終會後悔。」他眼睜睜地看著她死去,孤寂地活了二十餘年。可再次醒來,她依舊笑靨如花。他以為是老天有眼,讓他贖罪。豈知眼前的女人早以不是曾經的李長樂。
元豐三十年,選秀結束三品侍郎之女周韞以側妃位,入賢王府一副嬌媚容貌,唔糯軟語,嬌嬌性子,盡得賢王偏寵入府后,她紅顏禍水,善妒不容人的名聲遠傳 她只冷笑:“笑話!同是爺的女人,想得恩寵,各憑手段!只因她是正妃,我就必須讓?”“賢良淑德,善解人意,那是正妃要做的,我既然沒占著那位置,憑什麼讓我擔她的責!” 周韞知道她不是好人,這后院后宮也沒有好人,心善的人早被淹死在后院那口井里了 紅顏禍水·矯揉造作·小心眼·壞的明明白白·女主 排雷: 女主爭寵手段盡出,無穿越、無重生,沒有賢良美德的心思 正經的宅斗→宮斗文 偏寵非獨寵,男主非處,慎入! 慢節奏!
因為知道先皇的秘密,她將終身幸福斷送,為了新皇,她把命陪送! 沒有比她更慘的女人了吧?重生后,她手撕白蓮花,腳踢綠茶婊,想過上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兜兜轉轉,此生竟然再次相遇! 逃?是逃不掉的! 躲?也在他的眼皮子下! 藏?後宮就那麼大! 「喂,前面那位,朕怎麼覺得你有些眼熟?」 某皇喊住見到他避之不及女人。 「可不眼熟,我是你兒子的娘」 某女心裏腹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