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47章 猶豫不決
葉齊德很是憤懣,各路部族之援軍遲遲不至造當下之局勢,可若是不等這些部族的援軍,他又沒信心能夠一舉攻克碎葉城,畏首畏尾、舉棋不定,大好局面一朝盡喪。
他已經下定決心,若是自己最後通牒之日那些部族仍舊未至,那麼不管此戰結果如何,回去大馬士革之後定要一一追究責任。
馬斯拉瑪連續接到葉齊德的命令,務必嚴守陣地,將唐軍阻擋於藥殺水以北,等候各路援軍抵達之後順勢反攻,一舉擊潰唐軍、攻陷碎葉城。
藥殺水發源於天山,流經費爾干納谷地時匯聚諸多支流,水勢大漲,浩浩向西而行。只是在匯聚了奇爾奇克河之後,再無大的支流,所經之皆人口集之地,開墾河灘、引水灌溉,使得河水流量大跌。
至可散城附近,河道深陷,兩側是被常年沖刷而的河床,高低落差達到一丈以上,地勢險要,想要渡河極為不易。;
馬斯拉瑪將營寨放置於藥殺水北岸,面前是阿拉套山南麓的平坦草原,可謂「背水一戰」,一旦大營被正面突破,逃無可逃、退無可退…… s𝕋o5𝟝.c𝑜𝓶 提供最快更新
但馬斯拉瑪也沒辦法,誰能料到阿米爾進攻恆羅斯城得而復失,敗得如此之慘、如此之快?
若不在藥殺水北岸予以堵截,挾大勝餘威、士氣正旺的唐軍洶湧而來,藥殺水天塹擋不住唐軍,等到大唐功渡河攻伐至可散城下,大食軍隊怕不是就得全線崩潰……
馬斯拉瑪很是張,他知道此次為唐軍先鋒的乃是安西軍名將薛仁貴,此人驍勇善戰、勇冠三軍,麾下部隊乃安西軍銳之中的銳,不敢有毫大意。
然而當他抗住力嚴陣以待,卻發現唐軍在一路追逐潰兵抵達距藥殺水五十里之,忽然安營紮寨,非但沒有趁勢猛攻的意思,反而立足防守……;
唐軍不可能不知大食軍隊之所以遲遲未能發總攻,就是在等各部部族援軍抵達,拖延時間對於大食軍隊有利。而唐軍為了這場戰爭準備了整整一個冬天,所有潛能都已經激發出來,絕無可能還有援軍。
那唐軍在等什麼?
馬斯拉瑪非但沒有覺到輕鬆,反而愈發焦慮。
……
葉齊德與奧夫也焦慮。
「唐軍這是在等什麼?等著我們的援軍一一抵達,然後他們想將咱們一舉擊潰、畢其功於一役?」
葉齊德猜不出唐軍意圖。
奧夫捋著翹鬍子,蹙著眉頭:「雖然不知唐軍在等什麼,但一定是在等變故,阿米爾雖然潰敗,但當下咱們的兵力依舊占優,局勢如此發展下去,對唐軍不利,唯有變故,他們才能反敗為勝。」;
葉齊德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可他們等待的『變故』又是什麼?」
奧夫道:「或許是咱們的部隊會反叛。」
葉齊德嚇了一跳:「誰會反叛?哈里發的權力至高無上,誰敢反叛,便是滅族之禍!」
他忽然想到一人:「該不會是阿史那賀魯吧?」
作為當代突厥部族當中權力最大之人,阿史那賀魯卻丟掉了自己的老巢莫賀城,然後輾轉數千里前來投奔,其麾下卻又只有部隊、全無家眷……
即便一切看上去那麼合理,但的確令人難以盡信。
奧夫依舊眉頭蹙:「就算阿史那賀魯居心叵測,可是有阿羅撼從旁牽制,他又能做什麼呢?」
葉齊德拍拍桌子:「阿羅撼也不能完全相信啊!咱們滅了波斯,殺了不知多波斯人,阿羅撼是為了保住那些波斯王族這才棄械投降,其心中必然滿是仇恨,說不定就與阿史那賀魯一拍即合!」;
奧夫頭痛:「可即便如此,總不能另外再派遣一支部隊前去監視吧?況且不僅阿史那賀魯與阿羅撼可疑,咱們軍隊之中十之三四的將領都可疑!」
大食的國策便是「征服」「兼併」,廣闊的國土是征服而來,百萬軍隊亦是兼併而來,每一個被征服的國家、被兼併的部族都與大食有著海深仇,當真因此便予以懷疑,那可疑的人實在太多。
總不能一個兩個都派兵監視吧?
那還怎麼打仗?
葉齊德想了想,道:「別人可疑暫且不管,但拓折城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若是這兩人當真反叛,可迅速直可散城後路,屆時唐軍再從正面突破藥殺水,咱們腹背敵,局勢大壞!即便分兵也要杜絕!這樣,派出一支軍隊監視拓折城,然後我將阿史那賀魯與阿羅撼過來,他們若是來了,當即拘捕,戰後再行安排,如若不來,馬上發進攻,將其部隊殲滅!」;
奧夫頷首贊同:「可!」
當即挑選一名心腹將領穆斯里穆,統率兩萬銳騎兵趕赴拓折城,手持葉齊德的印信、軍令,命阿羅撼、阿史那賀魯兩人單前往可散城,拓折城的防移給穆斯里穆……
……
拓折城,阿史那賀魯與阿羅撼相對而坐,看著面前桌上的軍令,默然無語。
半晌,阿史那賀魯憤然拍了下桌子,怒道:「薛仁貴徒有虛名,蠢不可及!他於藥殺水北岸與馬斯拉瑪對峙,坐視大好局勢不做寸進,豈不是明擺著告知大食人他們部有問題?現在好了,咱們尚未發,便被葉齊德懷疑,又是派兵前來又是發布軍令,咱們如何之?」
阿羅撼沉許,道:「或許這正是薛仁貴故意為之?」
阿史那賀魯奇道:「何出此言?」;
「咱們雖然已經答允會在拓折城起兵,但唐人未必對咱們徹底放心,畢竟若是沒有咱們在大食人背後興風作浪,唐軍與大食人正面對壘無論勝負都會損失慘重,那不是唐軍想要的。薛仁貴是想著咱們做出清晰明了的決斷,他才敢傾盡全力攻伐可散城。」
阿羅撼喝著棗醴,道:「薛仁貴看似勇猛,實則謹慎,他不會允許出現唐軍大舉進攻之時,咱們這邊卻遲遲不肯作那種局面。」
無論他們兩個是臨時背叛大唐、亦或是為了保存實力不肯全力以赴,對於唐軍都是重大挫折,會導致唐軍不得不與大食軍隊決戰,這是唐軍盡力避免的局面。
阿史那賀魯恍然:「以正合、以奇勝,的確符合兵法。」
阿羅撼從未接過大唐兵法,好奇道:「此言何解?」
阿史那賀魯遂將這句話解釋一番。;
阿羅撼贊道:「果然闢啊!區區六個漢字,道盡兵法髓,唐人果然厲害!」
阿史那賀魯無語:「現在非是討論兵法的時候,王子若是對此有興趣,將來大可前往大唐學貞觀書院,那裡有最為系統的兵法教育,雖然不準外族學習,但王子憑藉此戰軍功,或可網開一面……現在是要決定咱們怎麼做在!」
「咱們什麼也不做,等著就好。」
「等唐軍前來?」
「沒錯,薛仁貴既然不信任我們,那就一定會派人前來接收拓折城的指揮權,咱們只需等待即可,到時候聽從命令便是。」
「那城外的大食軍隊怎麼辦?」
阿羅撼有竹:「葉齊德之所以懷疑我們,一則拓折城的戰略地位重要,不容有失,再則是咱們的份非其嫡系……可這大食十餘萬軍隊之中,如同咱們這種降將份的十之三四,他總不能因為懷疑便悍然消滅吧?那這仗不用與唐軍打,大食人自己先崩潰了。」;
「所以你認為這支大食軍隊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目的是著咱們聽從命令前往可散城?」
「正是如此!咱們待著這裡拒不聽令,他沒什麼辦法,可若是前往可散城,那才是大禍臨頭。」
阿史那賀魯想了想,予以贊同。
於是,拓折城城門閉、加強防,本不理會所謂的軍令……
城外,穆斯里穆急得團團轉,拓折城如此表現,豈不是正說明大帥的猜測是正確的?
阿史那賀魯與阿羅撼,這兩人心存悖逆、要造反啊!
穆斯里穆當然不敢即刻對拓折城發攻擊,且不說他並沒有進攻之權限,即便是有,也不能貿然進攻。
阿羅撼乃是波斯王子,波斯滅亡之後,其率領最後的「不死軍」與阿米爾鏖戰不休,得敵國不得不答允其保全波斯王族的條件,這才予以降服。;
阿史那賀魯麾下更是銳之中的銳,隨其輾轉數千里來到拓折城,雖然疲力竭傷創,但經由這一段時間的休整已經完全恢復戰力,豈可小覷?雖然未必比得上當初突厥可汗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虎師」,卻也不會相差太多!
拓折城雖然兵力只有萬餘之數,穆斯里穆卻不敢貿然進攻,只能一邊嚴加防備,一邊派人給葉齊德送信,詢問應對之策。
葉齊德與奧夫收到訊息,頓時大驚失。
奧夫道:「這兩人翻意昭彰,不可姑息,大帥當調集大軍予以包圍!」
葉齊德卻猶豫不決:「或許他們並未有造反之心,只是不敢前來可散城呢?若再派大軍予以包圍,豈不是著他們不得不反?況且咱們的兵力本就沒有必勝唐軍之信心,再予分兵,得不償失啊!」
徐佑從昏迷中睜開眼,看到胸腹間滲出的一絲血跡,茫然四顧,卻見證了一個永遠在流血的時代! ——看前世縱橫金融界的狐帥如何在這個亂世立江左,踏青雲,算廟堂,定乾坤,平南北,開盛世,這是一本關於日月、陰陽、君臣、南北、佛道、貴賤的書,冷靜中審視曆史,惶恐中評點人物,很輕鬆,也很有趣!
我們接受了祖先的遺產,這讓中華輝煌了數千年,我們是如此的心安理得,從未想過要回歸那個在刀耕火種中苦苦尋找出路的時代。反哺我們苦難的祖先,并從中找到故鄉的真正意義,將是本書要講的故事。…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