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古代言情 曾聽舊時雨 第55頁

《曾聽舊時雨》 第55頁

回過神才發現,顧硯時背著竟然走得這樣穩。

不顛不晃,健步如飛,不過兩刻鐘過一些,便見到了書院大門。

顧硯時呼吸均勻地止步,將岑聽南從背上放下來:“還有幾步路,你自己走過去。”

岑聽南帶著探究的眼神看他:“你走得好快。”

顧硯時整了整冠:“這條路走過很多年了。”

從四歲,走到十七歲,整整走了十三年。

他如今二十有六,有一半的人生,都同這條小徑有關。

他見過這條路各種時候的模樣,春夏時草木茂盛些,蚊蟲鼠蟻也多,時他常同端王還有李璟湛來這里捉田。秋冬時草木衰頹下去,李璟湛便嫌不好看不來了,可他卻喜歡這樣舒展遼闊的寂寥,來得更勤了。

一個人繞過小徑,找到半山腰那池塘,對著池水一呆便是一個下午。

從不會有人打擾他。

再后來幾位皇子都離了書院,便只剩他一人走這條路。

倒是頭一回,帶著一個子來。

還是那位傳聞中最縱矜貴的岑二姑娘。

顧硯時實在沒想過。

竟會是這樣的反應。

Advertisement

蹙著眉抱怨蚊蟲太多或是橫生的樹枝刮破了,顧硯時都覺得合理。

他本也已做好聽抱怨的準備了。

這樣安靜,趴在他的背上,不吵不鬧,偶爾問一問,這棵樹是什麼,那只鳥的羽怎麼這樣好看,那個池塘里有魚嗎?顧硯時你去捉過麼?

像個天真又赤誠的孩

岑大將軍,真是很會養兒。顧硯時想。

而大抵是有作陪,這條前些年一個人走得寂寞又郁結的路,此刻竟生出了這樣多的趣味。

讓他忍不住都要想……這路今日怎麼,這樣短呢。

顧硯時看整理好擺便昂起頭,抱著古琴,信步朝書院門口去了,而那里,最疼他的師母已經帶著笑在等。

……這畫面,讓顧硯時恍惚了一瞬。良久,低著頭,笑了下。

荊舒在門口等了已有一刻鐘。

往年這個時候子言早就到了,今年卻不知為何來得慢了些。

老頭子嘲諷的話遠遠傳來,荊舒充耳不聞,那些奚落的言語聽了難,他說著就當真毫無覺麼?

才不信。

比石頭還的老東西一個。不然也不會杵著拐,借著奚落的由頭,來院外頭看了好幾回。上說著顧硯時是個

Advertisement

背棄師門不重信義的,不來才正常,其實心頭,也擔心他是出了事。

近來下過好幾場雨,山路,子言又慣走那條小道的。

難道是走小道上山耽擱了?

荊舒猶疑著,都想強力壯些的學子幫忙去看一看了。

就在此時,卻見一個得驚心魄的姑娘,撥開叢叢樹影走了出來。懷里抱著琴,揚起一張小臉,站在臺階下笑:“是子言的師母吧?我是岑聽南。”

一雙眼彎得,都要滲出似的。

沒介紹自己同顧子言的關系,可荊舒卻知道,這就是子言的新婦。

再越過濃淡分明的綠,和這貌的小娘子,荊舒分明看到,子言站在那里,和煦得好像春風化冰一般。

荊舒從沒見過這樣的顧子言。

從前的他總是孤一人的,臉上永遠淡得沒有表人猜不他在想些什麼,小小年紀,心頭卻裝著家國天下和父母的海深仇,好像他快樂一日,便是一日的罪過。

荊舒心疼他這樣,總對他說:“我們子言也可以笑的,不用那麼勉強自己。”

可是顧硯時卻對說:“師母,無事。不笑也可以活得很好。”

Advertisement

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如此自苦,鎮日都將自己封起來,不肯同人心,落得形單影只。

荊舒很多時候都以為他這一生會就這樣過去了。

可未曾想卻在今日,見到他帶來的這個姑娘,笑地喊師母,而從不肯在人前笑的那個子言,笑意都藏在一雙琥珀的眼里。

濃得快要溢出來似的。

真該屋里那個死老頭好好看才是。

荊舒接過琴,眼,半是懷半是歡喜地應了這聲師母:“岑二姑娘是嗎,快同我進來,一路上累壞了吧。”

岑聽南笑著道:“家中父母平日都喚我兒,師母也這樣我吧。”

說著又遞過書畫:“這都是子言特意為閣老與師母搜羅的名琴、字畫,很是廢了一番心呢,也不知道二老喜不喜歡呀。”

荊舒“哎”了一聲,被說得心頭發,直道真是個好姑娘,顧子言那牛一樣的倔脾氣,怎麼可能知曉要帶上名琴古畫來見老頭子,老頭子最這些又總是要臉,平日里從不肯表現出來。

若是子言能注意到,又哪還有后頭這許多枝節。

還是姑娘家心思細膩,又懂事。

Advertisement

荊舒越看岑聽南越喜歡,最后人接過手里的東西,吩咐人送去給陳閣老,自己就拉著岑聽南的手,親親熱熱帶進了門。

岑聽南隨著荊舒邁進書院里,直到后大門落了鎖,才后知后覺反應過來……外頭,是不是還有個人呢?

怔了怔,看向拉著手說個不停的荊舒,試探道:“……師母?”

荊舒:“嗯?兒怎麼了,盡管同我說,不用孤寂,就當在自己家里頭。”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