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141 慶王挨打,康王領差
大閱武在北苑外面舉行, 有幾場地,君臣都得騎馬過去,後妃等人便繼續在北苑裏面待著, 姚黃有孕在也沒去湊那個熱鬧。
惠王爺倒是被永昌帝過去了,清晨一早出發,黃昏在永昌帝那邊吃過席才回來。
姚黃跟他打聽今日的兩場比試。
上午比競跑,二十個營分別派出五百人, 一百人為一組同時繞著北苑跑圈,每隔一裏地換個人接著跑,單組加起來一共要跑一百裏地,按照抵達終點的順序計分:排第一的都營計分二十, 當了尾的都營只有一分,因為一共五組, 最高分可得一百。
下午比箭,二十個營分別派出五百人比試步、五百人比試騎, 每人一箭,中靶心記一分, 否則無分。若哪個營的一千個弓箭手都能做到箭無虛發,總分便可高達一千。
趙璲:“競跑京城東營以八十五分奪魁, 兩項箭威遠侯率領的涼州右都以四百零六分奪魁。”
姚黃:“涼州右都一千個士兵箭, 四百零六人中竟然就是最厲害的了?”
趙璲:“嗯,軍營士兵對武藝的考核不如武科舉嚴格, 能有四一箭即中足以證明岑侯練兵有方。”
姚黃:“東營都指揮使是鎮國公, 他與岑侯不愧是本朝最有威的兩位名將。”
這兩場全看士兵的格與箭法,不需要指揮使排兵布陣。
大閱武的第二天,上午比步戰,下午比騎戰, 全是混戰。
場地選在北苑六裏外的一片平原,二十個營分別派出三千五百個赤手空拳的步兵組一小支軍隊,圍繞在平原中間的一百桿軍旗排兵,待鼓聲一響,各軍同時出發,一個半時辰後結束,屆時以各軍手裏的軍旗計分,每旗計五分。
永昌帝、康王、惠王、隨行的文武大臣以及二十位都指揮使騎馬聚于平原東側的一高地觀戰。
比試尚未開始,南營這邊,穿副指揮使戰甲的慶王遠遠地向東邊的高地。
他知道父皇就在那裏看著,這次他定要率領南營奪冠,讓父皇看到他真正的本事。
不過慶王還是吸取了教訓的,率領南營一萬小兵的岑鈞讓他做什麽慶王就做什麽,再沒有試圖爭搶指揮權。
鼓聲一響,岑鈞、慶王帶著三千多兵同其他十九支步軍一樣朝著中間的軍旗狂奔而去,然而離得近了,南營的士兵卻故意放慢速度散在外圍,等著別的營為了搶旗拳打腳踢時,南營默默地保存著實力。
半個多時辰後,隨著在中間輾轉換手的軍旗開始朝外移,岑鈞與慶王對個眼神,兩人分別帶一千多人朝著軍旗最多的兩個方向去了。
以逸待勞的戰是好戰,但搶旗、守旗的時候也要真正地手去打。
礙于岑鈞是將門虎子,慶王不爭指揮之功,那麽他必須在奪旗這頭展現出他的英勇。
長在皇宮裏的慶王,騎、刀槍都很擅長的慶王,唯獨在搏上經驗不足,即便在宮裏學武時也有伴讀陪他切磋摔跤,可哪個伴讀敢真的把一位皇子狠狠撂倒在地?
伴讀不敢,在場的各營小兵們也不敢,但他們誰都不認識慶王,甚至都不知道慶王參加了這次閱武,還以為慶王也在皇上邊觀戰呢。
因此,穿著普通戰甲的慶王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普通小兵,最多是其他營的指揮或副指揮,都是可以打可以搶的!
單打獨鬥還有勝算的慶王,剛剛搶過一桿軍旗抱著就要往外跑的慶王,轉就迎來了一記鐵拳,重重地砸在他心口。疼痛、震驚的功夫,軍旗險些被人搶走,還是另一個南營的小兵擋在他前面,給了他反應的時間:“快走!”
慶王繼續往外沖,幾個“敵兵”圍過來,拿拳頭打他肩膀、背都算正常的,居然還有人一腳踹在了他的小上,一腳就把慶王給踹趴在地。
小兵們眼中只有軍旗,南營的小兵搶走軍旗,其他營的小兵繼續去追。
軍旗離得遠了,灰頭土臉的慶王終于艱難地爬了起來,回父皇所在的方向,對群戰有了了解的慶王再度沖著一面軍旗而去。
第二次被不知誰的拳頭打倒在地時,慶王角溢出了,“敵兵們”沒有繼續對他下狠手,繼續奪旗去了。
慶王搖搖晃晃地站直了,掃視一圈,發現岑鈞邊的南營士兵們已經奪得了五桿軍旗,軍旗到手後,岑鈞取下旗幟給一人抱著,再將五長桿分別折兩截,變十長,他與九個魁梧士兵一人一,護在前方擊退空手圍過來的小兵們。
小兵們忌憚武,轉頭去搶別人。
慶王看到機會,跑過去對岑鈞道:“給我一,我擅槍法!”
岑鈞看著這位鼻青臉腫的王爺,勸道:“拳腳無眼,王爺還是去守旗吧。”
慶王不聽,是從別人手裏搶了一斷桿來。
這時南營的士兵都聚到了一起,岑鈞改帶著所有人馬去搶有旗又人的軍營。
慶王剛剛被打出了一火,此時手裏有了武,誰攔他他就揮桿掃過去,正快意時,對面突然冒出個雙臂鼓脹如塞了幾個鐵疙瘩的壯漢,猛地握住長桿另一頭,一邊蔑視地看著他,一邊用力奪桿。
只一下慶王就知道自己搶不過對方,可主松手的話,他還要不要面子了?
就在慶王苦苦掙紮之際,餘影一閃,卻是岑鈞一個撐桿起跳,雙腳重重踩在壯漢口,壯漢被踹倒後還著地面出去丈遠,擡擡頭,最終不甘心地原地躺著了。
慶王欽佩道:“世子好手!”
岑鈞:“……”
論手,他遠不及當年的惠王。
.
日近中天,上午的步戰混戰終于結束,南營一共奪得九桿軍旗,計分四十五,排在第三。
此次參戰的小兵們可以去休息了,岑鈞、慶王等指揮使們同去面聖。
二十個營,一共四十人,打眼一瞧,慶王上怎麽使勁兒拍也拍不幹淨的腳印、灰土最多,因為挨了拳頭而發腫的臉也最醒目。
康王是真的驚到了,關心之詞口而出:“三弟,你怎麽傷得這麽重?”
慶王:“……”
注意到父皇與衆文臣武將都朝他看來,慶王咬咬牙,克制著沒有去瞪康王,暗道換康王下場,可能軍旗都不著就要被人打翻在地。
“一點皮傷而已,大哥不必擔心。”慶王滿不在乎地笑了笑。
康王這才退回父皇後。
永昌帝看眼老三,道:“朕素知你武藝過人,今日連你都渾掛彩,可見我大齊百萬普通士兵之勇。”
慶王:“……是,兒臣亦為此深欣。”
永昌帝:“回去養傷吧,接下來的兩場由南營原來的副指揮使上。”
下午是馬戰,看起來彩卻也更危險,永昌帝只想讓老三嘗嘗小兵的厲害再認清自己的斤兩,可沒打算讓老三落馬重傷。
.
大閱武的第三天比的是山戰,二十營分別出兵三千,提前領取五面軍旗在山上守營,是出兵奪取別營的軍旗還是堅守營地全憑各營的戰。
山戰持續了一整日,比完時每個士兵要麽帶傷,要麽盡顯疲。
夜幕降臨,趙璲才回了雲山堂。
姚黃知道他回來後要先收拾,所以早早躺在後院的床上,等著惠王爺忙完了自己過來。
“前三名算出來了?”
待惠王爺躺到床上,姚黃問。
趙璲:“嗯,涼州右都第一,冀州都營第二,京城東營第三。”
姚黃:“看來還是邊軍兵力更強。”
每遇戰事,都是邊軍先打,邊軍扛不住了再由朝廷從四大營調兵前往增援。
趙璲默認。
姚黃靠到他懷裏,了惠王爺的腰側:“連著騎了三天的馬,累不累?”
靠馭馬酸,惠王爺靠腰馭馬,時間長了肯定也會腰酸。
趙璲握住王妃的手:“還好,明日就不用出北苑了。”
二十萬大軍再在此休整三日便會返程,之後帝駕也該回京了。
連著在北苑住了三個月,姚黃也看夠了北苑的那些景,而且行宮規矩多,遠沒有在惠王府自在。
.
九月二十,各地的一萬兵馬還未返程,永昌帝收到了狄獻從涼州青峽縣遞來的折子,說再有半個月延渠便可竣工、開閘試水。
永昌帝在小朝會上宣布了此事,群臣們紛紛表示賀喜。
永昌帝掃眼三位王爺,看著康王道:“延渠關系到當地數萬頃田地的灌溉,朕不便離京,康王代朕走一趟吧,若試水功,你帶狄獻一同進京,朕要重賞他。”
第一次被父皇派外差還是這等又輕松又能為自己增的外差,康王大喜,出列道:“兒臣領旨。”
永昌帝提點道:“兩百多裏的新古渠道,你要每一都親自走過,仔細查驗是否有工減料之,試水時更要親自盯著,免得哪裏出了差錯底下的員畏罪瞞報。”
康王鄭重應下。
慶王垂著眼,視線越過二哥的椅落在大哥的擺上,心裏又酸又涼。
康王不知道三弟的想法,也不在乎,次日前,他先跟父皇辭別,再分別去周皇後、母妃那裏辭別。
渠道都要修好了,賢妃對兒子的差事很放心,怕的是半路遇到刺客或是別的什麽陷阱。
“帶了多侍衛?”
康王笑道:“父皇撥了我一百侍衛,母妃盡管放心。”
賢妃料想妃、福長公主那邊沒有這麽大的膽子,便囑咐兒子不要單獨去赴沿路員的酒席,遇到要賣葬父的貌孤或是其他人也不要沾惹,實在可憐給筆銀子打發了就是。
康王全都應下,如母妃所說,父皇立他的意思越來越明顯,這個節骨眼,他絕不會大意犯錯。
身為掌門之女,奈何渣爹停妻另娶,對她不聞不問有個天才師父,卻廢了經脈,沒人搭理,等同流放還有繼母冷眼旁觀,弟妹天資出眾……幸好有天輪在手,可以穿梭各界仙俠世界的煉丹術,魔法世界的公式,星際世界的煉體術……造就絕世天才看我月神劍所指,眾皆俯首!
他納她為妾,原不過是想要她的處子血,給他心愛的王妃做藥引!她是一代醫女,體質至寒少見,血能解奇毒,卻給全家帶來滅頂之災。他是祥龍國最尊貴的王爺,只掌風云翻。他納她為妾,卻不碰她,原不過想要她的處子之血,給他心愛的王妃做藥引。為了擺脫他的禁錮,她寧愿自己以金釵破身。兩年后,她變身郡主,驚艷歸來。朝堂叔侄對立,復仇,奪子,爭權,兵變。塵埃落定。他始終放不下,錯失所愛。他一心付出,有情人終成眷屬。當他后悔……當他執著……她回首一笑,她的選擇,今生無悔。
【女主空間+男主重生】殷妙只不過隨手在廢土世界的廢墟里撿了一本氣死人不償命的書,便意外地穿入了書中,成為了被流放的倒霉蛋。窮山惡水饑民遍地也就罷了,還拖帶著一家過慣了錦衣玉食五谷都不分的家人。 好在系統送了初始任務禮包--空間一份,然而她才剛打算把村子發展成為自己的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天災戰亂就來了。 殷妙裂開了…… “阿妙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看著到處打包東西準備帶著家人逃荒的明媚女子,蕭玄倚靠在樹下含笑道。 難民殷妙藏好了隨時要爆倉的存糧,又想起那已經偏離了十萬八千里的劇情任務,嘆了口氣問道:“掉腦袋的地方,你也去嗎?” “那我便更要去了。” 蕭玄眼中戾氣一閃而過,這一次他要護的,沒人再能動得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