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阿白視角後記
阿白還等著主子向主母稟明,替自己張羅婚事,結果將軍兩口子都出門了,他只好鼓起勇氣去問主子,自己的婚事說了麼?
主子輕飄飄地說了一句:「忘了。」
阿白:「……」
好吧,苦命的阿白表定格了一下,接了現實,然後只能自己去說親了。
好在人家姑娘也答應了,要不怎麼說他歡迎呢?
隨後他稟明了主子,主子似乎被他無語到了:「這一年都等不得嗎?」
阿白暗想,當然等不得啊,一年後說不定孩子都呱呱墜地了,主子真是不懂似箭,日月如梭的道理。
男人的花期也很短的,此時不家,更待何時?
「主子,我都二十四了,年紀比您還長兩歲呢,當然急啊。」
主子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的可憐了,當下承諾道:「也罷,現在就給你張羅吧,反正主母留下有規矩,照舊安排就是了。」
對,府里的姑娘們親都有嫁妝,男子也有一份補,除了銀錢等,還會重新分配住所,待遇十分優厚。
府里的年輕男都很樂意親的,如若每一任主子都有現在的主子這麼好,他們不得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將軍府。
以後不知道,反正大公子當家做主也還是很好的,大部分規矩都延續主母的規矩,大家自然歡喜了。
前邊親的四個管事們,現在都兒群了,聽主母說,還要在家裡辦私塾,可以讓孩子在府里的私塾識文斷字。
各種堆積在一起,連阿白都心了。
以將軍府優厚的條件,只要將來他們的孩子有不定也能就一番事業呢?
有盼頭的日子,總能讓人升起無限的力。
於是主子當家做主這一年,阿白風風地親了,新娘子是個爽利能幹的子,阿白看中人家夠潑辣,能管得住自己。
相貌當然也是不差的,跟他很般配,嘿嘿。
到底是主子的心腹,他得到了不私房,雖然轉頭就給新娘子了,但還是很開心。
疼媳婦兒的男人會發財的,以後小日子必定紅紅火火。
阿白親的一年後,出去遊歷天下的將軍與主母總算回來了,幾位爺與小姐都想念爹娘得不行,估計再不回來,怕是主子真要帶人去找了。
將軍出去遊玩的途中,結識了一名丹青大師,索幸帶回來給璇姐兒當老師。
論兒這一點,將軍在京城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或許是覺得男孩子不需要這麼麻,將軍對待其他兒子倒是比較嚴厲,也不表達。
主母就不一樣了,的總是明明白白地表達,對爺姐兒們也好,對他們這些下人也好,不會因為男差別,年齡大小,而有區分。
當然不是說主母對他們的都一樣,只是說,主母是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一個好主母,無論什麼角都做得很好,並且遊刃有餘。
主子一把年紀了,還總是被主母親切地喚臨哥兒,若換做別的高門大戶,早就改口了。
阿白瞧著主子也是的,或許對主子這樣的人來說,很需要一些不變的依止。
這一年,有了名師指點的璇姐兒,畫技大有進步,在京小有名氣,為大師只是時間的問題。
馬上二爺就要及冠了,府里正在為其張羅婚事。
阿白聽說,二爺雖說是贅虞家,但京城也會辦婚宴,先在這邊辦一次,算是嫁將軍府,再到齊州辦一次,各自嫁娶,不相衝突。
這個辦法好的,兩邊都有了代。
不會讓將軍府沒面子。
小王爺還是沒有著落,他比二爺還長兩三歲呢,據說皇後娘娘都著急了,要為其指婚。
但小王爺很是氣,堅定拒絕包辦婚姻。
問題是他自己也找不到啊……
這時阿白才理解,原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真的,連天家也不例外。
而將軍府那本最難念的經,估計就是他家主子了。
隔壁的勇國公與勇國公夫人,都盼主子家盼得眼穿呢,奈何主子不為所。
所幸還有個陸小爺,能安安老兩口的心。
這麼一想,主子真是險吶。
四月不冷不熱的那會兒,二爺的第一場婚宴終於在京城舉辦了,將軍府時隔兩年又辦婚禮,熱鬧還是熱鬧的,只是再也比不上將軍與主母那場盛大的婚禮了。
那日的酒香味,阿白至今還咂得出來呢,真是好酒。
將軍十分豪氣,估著家底都拿出來了,如今二爺親,用的也是好酒,但不是一個檔次。
二爺夫妻倆在京城待了個把月,其名曰侍奉公婆,實則他們在的那段時間,府里飛狗跳得不行。
還是因為小王爺的婚事,小王爺與二爺湊在一起總是沒好事的,新進門的二可不就不樂意了嗎?
那得找婆婆做主啊。
主母多麼徹的一個人,管事講究從源頭上下手,直接就他們夫妻倆收拾收拾,趕回齊州去。
至於小王爺的婚事,那是半點不沾邊,這就分寸。
當家主母聰明著呢,阿白時常都是很欽佩的,畢竟這一大家子里裡外外可不好弄,卻是被主母給弄明白了。
二爺與小王爺這對秤不離砣的好兄弟,就這麼被棒打鴛鴦了,二人還特地相約出去喝了一頓酒呢,也不知道在席上嘀咕了些什麼。
當年阿白的消息是最靈通的,若是沒有家,保不齊他會跟上去替主子看著些。
但眼下有了家室,主子又沒有特地吩咐,他就不費這個心思了。
然後二爺小兩口回齊州準備第二場婚宴去。
虞家那邊還不知道京城的熱鬧呢,以為二爺真是爹不疼娘不,委委屈屈贅去的。
哪能啊?
等齊州那邊的婚宴張羅好了,這邊就集結起來,浩浩地組隊去齊州了,都是些鼎鼎大名的人,十分給將軍府的面子。
虞家那邊哪兒見過這等場面,都嚇懵了。
好在婚宴準備得很盛大,也不至於也丟了世家的臉,也算是展示了一回世家的風度與實力。
這可是榮耀,二爺帶來的,自那以後怎麼著也得敬著,否則京城看著呢。
估計虞家也是嘗到了甜頭,發自心接這門親事了,反正阿白敏銳地發現,他們回程的禮多得嚇人。
二爺這是嫁進了金窩裡呢。
阿白出了一趟門,給家裡媳婦兒帶了不好東西,然後盡心儘力地帶孩子玩去了。
是的,他與媳婦兒已經有一個孩子了,是府里眾多孩子里有的姐兒,他親香著呢。
府里的其他人也隔三差五地來看他兒,安的什麼心他知道,但哪能啊,主母說了,婚姻是姑娘家的第二次投胎。
當爹娘的有權利給意見,但沒權利一言堂。
真是個新奇的角度,但又很合理,好像本來就應該這樣。
阿白心滿意足地抱著兒遛彎去了,自從他當了爹,連主子都諒他,不是什麼非他不可的事,就他回家帶兒。
估計是屋及烏呢,主子對璇姐兒真心疼,自然也對他們家新生的姐兒照顧兩分。
要不然主子忙得飛起,他卻這樣悠哉悠哉地抱著兒遛彎呢?
將軍府這兩年的事就是這些了,阿白向來消息靈通,也知道一些其他府里的事。
大家都很好,努力拚搏的輝歲月已經過去了,現在就是張羅兒的事,學業、事業、婚事等等。
瑣碎而煩心,但勝在安穩。
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打打殺殺什麼的,聽起來刺激,但哪有平平淡淡,一日三餐好啊?
阿白吹著口哨心想。
等他把兒溜達睡著了,就抱回去咯。
鎮國公府陽盛陰衰,到了江妙這一輩,一屋子全是男丁! 江妙是三房之中唯一的女娃,上頭有七個堂兄及三個親哥哥罩著, 從小過得就是想要什麼有什麼、誰欺負她誰倒黴的日子。 長大後,昔日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被宣王陸琉叼回窩, 宣王殺伐果決、權傾朝野,江妙覺得,自己嫁給了他,幾乎可以在望城橫著走了。 宣王生個包子,本王背著你走。 江妙生倆可以讓我騎脖子嗎?
皇宮大內,高牆大瓦,東宮皇後蓬頭垢麵,一身破敗鳳袍,雙目含血舉頭罵天。 “蒼天啊,你為何如此待我,我真的沒有做過,他為什麼不相信我。” 天空電閃雷鳴,皇後悲鳴的聲音停止後,撐起最後一絲力氣,站在東宮正門高牆上。 “我寧寶兒,舉天發誓,若有來生誓不為後,永不嫁納蘭氏。”猶如一陣清風飄然落下。 禦書房內,總管太監小心翼翼的稟報著。 “啟稟皇上,皇後娘娘去了。” 坐在主位的皇上,神情一頓,臉上露出少許吃驚,隨後聽見他身旁的寵妃道。 “皇上,害死我們孩兒的惡人終於遭到報應了。” 聽到此,皇上臉上的表情恢複冷靜,淡淡吩咐道。 “皇後無德,廢棄封號貶為答應,葬入妃陵。” 總管聽此心頭一顫,默默為皇後不平,眼睛偷偷的瞪了一眼那風頭正盛的寵妃。 “奴才遵旨。” 聖旨一出,天下刮起軒然大波,一代賢後被廢,還落了一個貶妻為妾的下場,真是天理不公。 *********** 時隔一年,皇宮傳來喜訊。 “啟稟皇上,貴妃娘娘生了,生了一個皇子。” 皇帝聽此龍心大悅,即刻下旨封其為太子。 太子降生一月後,皇帝病重撒手而去。 東宮太子府,皇上悠悠醒來,睜開雙眼,胸口傳來陣陣刺痛,看清周圍一切事物才得知他死而複生,重新回到了八年前還未即位的他。 想起前世種種,臉上露出無盡的悔恨,這一世他一定要找到他前世虧欠良多的皇後,好好彌補她。 **************** 精彩小片段:“啟稟皇上,丞相府的大小姐說了,她身有頑疾,命不久矣不宜嫁人。” “什麼?你說她病了。” “是。” 皇上滿臉擔心,放下一切政務趕到丞相府,隻是剛剛走到丞相府的花園就聽見銀鈴般的笑聲。 停下腳步走過去一看,那個剛剛還說生病的女人,正和風姿卓越鎮南王世子肩並肩的坐在一起,共同看著一本書,動作曖昧至極,哪裏有命不久矣的模樣。 某皇上頓時臉色黑如碳,疾步衝了過去,“寧寶兒,你……你不守婦道。” 笑聲戛然而止,某寶兒斜眼看著滿臉怒氣的皇上。 “皇上此言差矣,世子未娶,我未嫁,怎能說我不守婦道呢。” 旁邊一直坐著的鎮南王世子,一副看好戲的模樣看著生氣的皇上。 許久後皇上咬牙切齒道,“你,你爹收了我的聘禮,你就是我納蘭祁的媳婦,所以,所以你不準對著別人笑。” 寧寶兒聽了納蘭祁的話後,冷笑一聲,“不好意思,你們納蘭家我高攀不起,忘了告訴你了,我發過誓永不嫁納蘭家。” 納蘭祁俊臉憋的通紅,最後吐出一句話,“你不嫁,好,你不嫁,我嫁。” 次日,皇帝下旨,自願下嫁給丞相府嫡長女為夫君,自帶嫁妝傳國玉璽。 看一對重生的逗比夫妻,是怎樣施虐與找虐的。 PS:這不是複仇文,但是女主也不是小白,隻是秉著一顆看別人不順眼的心,但凡看不順眼就一律殺之,棄之,去之。 男女身心幹淨,一對一,絕對寵文。
高悅行在十六歲那年,嫁給了京中最炙手可熱的襄王殿下。 從此高悅行人生便像開了掛,順風順水,極盡恩寵,從閨閣千金,到正室王妃,再到尊榮無限的太子妃。襄王的身邊除她之外,再無別的女人。 烈火烹油,繁花似錦。 但只有高悅行自己心裏最清醒。 襄王有一方繡着海棠花的帕子,揣在懷中多年從不離身,那是女孩子家的物件,卻不是她的。 身遭橫禍,一朝重生回到幼年時。 六歲的高悅行粉雕玉琢,望着自己繡籃中那一方帕子,海棠花的線只勾勒了一半,針腳與襄王私藏了半生的那塊帕子別無二致。 而她閉眼理順了過往的記憶,她模糊記得六歲年關之前的光景,也清楚地記得九歲生辰時家中的宴席。但是從六歲到九歲,那三年時光,她沒有一絲一毫的印象。像是被人憑空摘走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