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閑靜知道襄王府恢復爵位,兒子們要回京也很高興。
兒子在進城長大,還是回來的好,也免得老父親苦思夜想用什麼辦法把兩個外孫弄回京。
二哥都想用軍功換外甥回京。
這樣名正言順回來更好。
又得知皇上要建子學堂,不是那種琴棋書畫的學了孤芳自賞的學堂,是醫學類的。
非常之激,以前就曾經想過,如果有子學院,哪怕就是讀四書五經的,有閨,也會把閨送到學院里讀書。
知識改變命運,想改變,必須從學知識開始。
楊元說這種學院大戶人家的不會送孫去讀書,就是太醫院,也只有幾家會把孫送過去。
因為聽說是主要學怎麼接生怎麼和剖腹取子。
楊元說那些太醫們認為接生是穩婆的事,而穩婆又是下九流。
他說皇上問他:“楊卿,你怎麼看?”
歸閑靜嚴重懷疑皇上夢里看過包青天,經常對著楊元問:卿,你怎麼看?
楊元說醫會接生也會看病,而穩婆只會接生不會看病。
他說皇上當即問了幾個太醫,說你家的孫從小學醫會給人看病,難道就是穩婆嗎?
楊元說那些幾個太醫愚昧,又想從他這兒學剖腹取子和割腸子,但是學了之后給男人剖腹取子?
這期間歸閑靜又和楊元做了一個剖腹產手,又是楊元穿著裝,因為人家不可能讓一個男人手。
雖然知道嫻妃娘娘是楊元的手,梁四媳婦是楊元的手,到自家頭上還是不肯讓男大夫刀。
那沒辦法,只好對外說是歸閑靜會剖腹。
外面人不知道子學堂是什麼規模,和靜長公主帶頭捐款,如今的可活躍了,是京城眷第一位。
出面籌款,很快就籌到一大筆資金,連皇上都結舌,沒想到眷手上竟然有這麼多的錢。
皇上不知道的是,一千年后,國大媽搶金子舉世聞名,能把紅魔鬼的資本家給坑了。
皇上又開始發愁學員的事,大戶人家就別指他們會送閨去學,別說大戶人家,小戶人家也不會。
但是那些平民百姓還指著家里閨是個勞力,別到時候學堂建好了,招不到招人。
蔣員外郎說道:“我聽和靜說歸氏已經讓歸千戶從遼東找一批定了親的五六歲的小姑娘過來,歸氏建議軍戶家的給賞錢,非軍戶家的免稅到娃親前。”
皇上一拍掌道:“妙啊!”
為何要訂過親的,從遼東過來的定過親的不會胡思想,學完了不回去毀親,男方家不同意,那可是件丑事。
蔣員外郎還說歸氏說送來的人要挑選,挑選過來的要是不太靈巧的,也就學點穩婆的技,瘸子里面拔將軍,總能找到一兩個聰慧之人。
皇上連拍三下掌,又問道:“楊太醫怎麼沒跟我說?”
蔣員外郎看著皇上不說話,心想,你問我我問誰?
皇上真的問楊元,楊元說道:“漢家的一些規矩我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此不發表言論。”
皇上說道:“不清楚問你岳父家呀,以后有啥建議想法不用忌諱,說出來大家商量商量。”
楊元說道:“那我就說了。”
“盡管開口。”
“皇上來一次選秀,只要平民家的,家家戶戶都會報名,一個學堂都不夠。”
皇上恨不得一腳把他踹出去,這出的什麼餿主意?
他又找王醫正商量,王醫正說從民間藥堂里招人,當大夫的能夠接家里的兒孫學醫,如果皇上能夠給人家賜門匾的話,相信他們不得送送孫來學。
王毅正也說了必須要訂過親的,皇上秒懂,和歸氏的想法一樣,別來學了之后,眼界高了再被大戶人家的子弟甜言語哄了去,然后當個妾室關在宅生孩子,那學醫還有什麼用?
皇上把歸閑靜召進宮,說目前正在籌備子學堂,請當山長,管理學堂。
歸閑靜吃一驚,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當個校長?沒有推,欣然答應。
校長就是管理,不用上課,楊元肯定要在學堂里教學,以后就是夫唱婦隨了。
歸閑靜回家給父親說,父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能不能吃得消啊?泰磊他們就要回來了,你哪有那個時間?”
歸閑靜說道:“回來了也是回到王府,就算跟著我過,我也不帶孫子,孩子還是跟著自個爹娘好。”
(寫到這里,估計又有讀者要說主自私,當祖母的也不幫著兒媳帶孩子。注意看了這里是古代不是現代,現代兒媳要上班,家里沒保姆,在這里家里的下人比主子還多,兒媳又不用上班賺錢,婆婆隔三差五的看一看表示關心,再說主目前這樣的況,難道把孫子接到跟前,讓人家母子分離?)
歸侯爺說道:“我看好,妹子去學堂也有個事做,現在可是名副其實的歸先生了。”
苗夫人見丈夫說話了,跟著說道:“咱們大燕國幾百年有幾個眷能被皇上稱為先生的?小妹又不串門,老在家里呆著悶得慌。”
老侯爺這才聽出兒子兒媳話里意思,兒嫁給楊元,楊元天天去太醫院,來了個丹丹又跟他學舞大錘,兒自己在家里呆著也無趣。
他說道:“也行,泰磊哥倆有個當山長的娘臉上也有。”
然后又笑瞇瞇對兒說道:“你問問皇上,門房需要人不?都是娃,回頭那不的小子們跑錯地方,我去當門房揍他們。”
歸閑靜撲哧一聲笑了說道:“門房也要的,到時候讓衛家找幾個會武功的。”
老侯爺頭道:“嘿!就沒我做的事了。”
歸閑靜笑道:“有,爹把丹丹教好了就行。”
老侯爺問道:“那你讓丹丹去不去學堂?”
“這個要用問,要想學呢,就讓去,學醫不是膽大就行。:
當即把歸牡丹來問問,搖頭說不去,見出害怕。
老侯爺問道:“那你還想上戰場,上戰場不也見呀。”
歸牡丹說道:“上戰場是殺敵,我不殺他就要被敵人殺死,手是人家躺在那不,讓我刀子下不了手。”
老侯爺著夸獎,“好!不愧是我孫,我也是這樣,要是讓我打一個手無寸鐵的我下不了狠手,讓我上戰場絕對一鐵錘一個開瓢。”
歸閑靜見父親手舞足蹈的比劃,心想父親開個將軍班可以,帶了幾年香芹,一個壯士,這會又要把丹丹帶出個壯士。
還一鐵錘一個開瓢,剛才說見就暈的丹丹聽得兩眼發。
這個世界妖物橫行,正待英雄兒女書寫傳奇。可惜,你不是冰清玉潔的女主,不是身嬌體貴的反派女二,而是人人討厭的炮灰女三。
豐州沈氏繡坊之女沈婳,自幼嬌縱,生的朱唇粉面,冰肌玉骨,可惜身子虛弱,走三步喘四聲,命不久矣。 沈家逐漸沒落,她的親事也跟著一再耽擱。 侯府世子崔韞矜貴冷峻
平民出身的樑瓔,幸得帝王垂青,寵冠後宮。 她陪着魏琰從一個傀儡,走到真正的帝王。爲魏琰擋過箭、嘗過毒,因魏琰受過刑,被百官罵爲妖妃。她以爲這是同生共死的愛情,哪怕落得一身病痛、聲名狼藉,亦從不後悔。 直到大權在握後的帝王坐在龍椅上,眼裏再無以往的柔情。 “朕可以許你皇貴妃之位。” 至於先前說的皇后的位置,他留給了真正心愛之人。 原來自己自始至終,不過是他捨不得心上人受苦的棋子。 樑瓔心死如灰,俯首在紙上一筆一畫地寫下:“臣妾懇請皇上准許臣妾出宮。” 她在一片死寂中,終於等來了帝王的一聲:“好。” 自此,一別兩歡。 他江山在握,美人在懷,是世人稱道的明君,風光無限。 她遇見了真正相知相許的人,夫妻舉案齊眉,倒也安穩。 出宮後的第五年,她在大雪紛飛的季節裏,看望已是太子的兒子時,被喝醉酒的魏琰圈在了懷裏。 紅着眼眶的帝王似癲似瘋,乖巧得不見平日的狠厲,卻唯獨不肯鬆開禁錮的雙手。 “朕後悔了。” 後悔沒有認清自己的心,放走了真正的摯愛,留餘生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