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徽二年夏, 驕酷烈,關中大旱。
打破這悶窒蓋頂暑熱的, 是北方一縷蕭殺的風——風在每一年的六月就有苗頭。
北方游牧之族, 逐水草而居。春日牧草稀疏、牲畜分娩,遂跡草原,鮮南下。而秋日將至時, 牛羊漸,戰馬添膘,為了度過北方漫長苦寒的嚴冬, 秋節必南下劫掠。
先朝兵散, 諸侯各自擁兵, 連年耗。
故朝中對北方的策略一向是亡羊補牢,有犯則拒。
然而由于北方騎兵行掠極速,每每救兵趕到時已只剩下被燒殺搶掠過廢墟。是以空耗兵力,敗績頻頻,士氣低迷,是新帝登基以來,就有元初三年雁門郡守以殉國的恥辱。
至當朝, 府庫充盈,諸侯國十去其四, 尤其是豫章去國之后, 京畿和地方實力出現逆轉。元初三年、四年、元徽元年,調往邊疆的兵力糧草較此前每年都要多一。
元徽四年本應當是不一樣的。
年初,后將軍李弈就奉命駐北涼郡,修繕雒城, 修補在燕王之中破壞的散關和兩長城, 練騎兵。
三月, 匈奴左賢王部下來降,帶來了左賢王行軍圖。
四月,北方幾支游牧匪徒被李弈收編。
五月,老燕王留下的良馬讓雒城有了一支萬人銳騎兵,這支騎兵和胡人、刑徒一起的步騎混合大軍陣形練初。
而這一年雨大旱,北方多個湖泊干涸,瀧、汝、泮等多條河流水至旁支斷流,唯有燕山草場以及以北的長原就雪山融水、依舊草木蔥蘢。
李弈因此判斷今年左賢王會為就長原和燕山草場南犯雒城,將在今年秋日來臨之前出兵攔截,定下了行軍燕山,繞至敵后,殺其放牧的牛羊、馬匹的“燕山之策”。
然而策略初,他就為押解吳王齊鴻回京,而后被誣陷謀反落獄。
“燕山之策”執行就落到了北涼郡守劉堯手中。
……
六月底,關中旱未解,而自長原越過燕山,吹往關中的風,已攜上了的干戈蕭殺之氣。
首先將這件事提出來的是從巡查漕運回來的關侯、大將軍李延照。
李延照道:“劉堯上書,今年關中大旱,河水、丹水、瀧水水,不利于漕運,運送輜重需較常年早一個月,是否按照年初定下的兩千萬石運送,陛下決斷。”
丞相鄭沅第一個便跳出來反對:“北方之族,蠻夷而已,鼠目寸,所不過尺寸之利,掠過即走,蝗蟲過境罷了。先帝慎起戎事,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方有今日之昌盛,如今起牛刀宰殺蟲豸,徭役日重,今年關中大旱,民不聊生,再施以重賦,關中必。關中一則天下危,陛下三思。”
李延照道:“匈奴連年南犯,燒殺劫掠,元初三年在雁門郡斬五千人、俘婦孺數千人,掠糧錢不計其數,雁門郡守戰死殉國。去年長驅直到武威,殺三千人,俘婦孺千人,至瀧水之北黔首不敢定居,沃野大片田疇荒蕪。莽荒之族居無定所,為避冬寒年年必南下,每年死傷無數,若依丞相所言由得他鬧,索就棄了北涼、雁門、隴西三郡?待他洗劫了三郡不足供養再南下,便讓他燕山草場?再南下,不如連關中也拱手讓之?”
鄭沅冷笑道:“戎族將近百年連年南犯,何時翻過了燕山?往前一百多年翻不過,如今就要翻得過?大將軍執掌重,為何置我朝赫赫武威于無,滅自己威風,漲他人士氣?”
“擁赫赫武威,卻坐視蠻夷之族劫我糧馬、戮我生民,卻不知丞相意在何為?”
“……”
雙方各執一詞,爭持不下。
似乎各有道理,就朝中看:張紹流放、李弈落獄,趙睿統領軍不可能再錄尚書事。論資歷戰功,李延照最有可能錄尚書事,掌尚書臺,進戰時進一步集權大將軍對他來說是好事。丞相不能再忍權力進一步被分化,據理力爭也是理所當然。
放諸野看:北方游牧之族年年南下作,殺戮劫掠、擄掠生民、搖軍心、耗損國力,長此以往必大患。雖有定好反擊的“燕山之策”,但似乎天命有異,今年關中大旱,再拿出兩千萬石軍糧去打仗實在是冒險之舉。
二人爭吵時,皇帝就端坐上首,態度曖昧。
連鄭沅說話時,他都側首靜聽,頷首稱是,一派極好商量的做派。
朝議最后,齊凌沉默了許久,緩緩道:“容后再議”。
……
人人都以為他的“按捺不表”是妥協,沒過幾日定然不了了之,卻未料那之后,驚變連連而來,數日之,打得所有人猝不及防,不過氣。
先是,那之后兩日,淮安王先表示要支持朝中北拒匈奴,主要求出兵,拿出大量輜重糧草。皇帝大喜,大加晉封,曉諭諸侯,明擺著手向諸侯要錢打仗了。
然而諸侯無一響應。
那之后不過數日,就發生了一件朝野俱沸的大事:宗廟祭祀,諸侯進獻酎金,府在查驗今年酎金的時候發現有一百一十二人獻金不足,皇帝下令丞相徹查。
酎金本朝有律令嚴定,違者輕者失爵重者棄市。制定這條律令主要是威懾之意。
這麼些年,諸侯酎金年年都獻,天長日久難免有人短斤兩、以次充好,然而從來沒有人因為這個落罪過。
皇帝雷霆一般出手,一紙詔令下來,長安城門之,一日之緝人下獄。
此事牽涉甚廣,牽扯的又都是諸侯顯貴,一時廷尉寺人滿為患、各種關系錯綜復雜,廷尉正黃文啟每日焦頭爛額,甚至顧不上再咬李弈不放。
朱晏亭初得知這個消息,是埋在廷尉寺的線人傳出一個好消息——“如今廷尉正忙著酎金案,李弈已經整整三日沒有到刑責問。”
繼之便是吳若阿后腳前來,昭臺宮,哭著跪在面前,求救救酎金之案中遭到牽連的臨淄王世子齊元襄。
這是自從搬到昭臺宮以來,吳若阿第一次登門。
沒有聽說完臨淄王后如何心焦如焚六神無主之類的陳詞,朱晏亭冷冷開口:“如今廷尉正黃文啟是長亭侯鄭安的下屬,你怎麼不去求鄭夫人去?”微微含笑看著,不待答,俯下小聲說:“哦,孤忘了,你和鄭韶為了搶太子已經撕破臉了,是麼?”
吳若阿面龐唰的一下蒼白,只手攥袖:“妾是為了殿下……”
“你當孤是我那襁褓之中的兩歲孩兒?”朱晏亭輕輕離兩步,復直起:“收起你的眼淚,去鄭韶的披香殿哭吧。”
“鄭丞相借此機會打異己,他一定會對元襄不利的。”
吳若阿膝行一步,死抓著擺不放,淚眼婆娑:“時勢人,各有各的不得已,我姨父六神無主,又不敢來長安。我們所仰仗的只有殿下了。求殿下……求殿下看在當初是姨父姨母在瑯玡舉薦殿下的份上……”
被再度提到瑯玡提攜之恩,朱晏亭抬起頭閉上眼,陷了久久的沉默。手在袖底抓,又松開,輕輕吁出一口氣,將中煩悶嘔下去。
再睜目時,眼底冷如寒泉。
“我可以救齊元襄,也請你把話帶給你姨父,讓他給我把李弈撈出來。”
吳若阿了一:“李弈事涉謀反……比坐酎金重得多,誰敢置喙。”
朱晏亭笑道:“孤給你指條明路,你回去對你姨父說,去求齊元襄的連襟,恒王齊鴻。我可不能說得再明白了,其余的話,讓齊鴻去問他的好妹妹舞長公主。”
吳若阿被中心事,低下頭默默不語。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在想橫豎都是求人辦事,何苦過孤這一手?酎金這件事見者有份,恒王自己也有封地,也需獻金,府只是放了他一馬。這個當頭風聲鶴唳,他本不敢去撈齊元襄,避嫌還來不及。只有孤這個皇后還敢去撈了。”
朱晏亭看著,搖搖頭輕聲嘆道:“回去想想吧,三日之給我答復,否則我擔心詔獄那種地方,臨淄王世子熬不過去。”
……
吳若阿走之后,朱晏亭默默了半晌,對鸞刀笑道:“你瞧見我說舞長公主時間的神了嗎?我說怎麼李弈被誣陷這麼大的事,我這里一點靜都沒有,原來他們都知道……”
冷笑不止,許是殿中寒涼,臂膀也微微抖。鸞刀只得手環住瘦了一圈的胳膊,不住用指尖磋磨。
鸞刀到的手冰涼,察覺到這幾日緒波很大,異樣應當是從太子被送到桂宮起有的。
然而桂宮口風甚嚴,饒是未央宮中眼線眾多,也沒有毫風聲走出來,時至今日依舊不知道那個似乎憑空而生,奪走太子養權的新寵究竟是誰。
也探聽不到太子夜半驚悸之癥是否好轉。
看著朱晏亭長大的,朱晏亭上每一異樣都瞞不過的眼睛。雖急切,唯恐郁結在心,又不知當如何安。
卻不知道朱晏亭早已拿定了主意。
隔日晨起,梳妝過后,第一次召見了隨侍在朝館的太醫令。
人冷暖隨世事,明著是養病,暗著是被發落到昭臺宮。人人心中有桿秤,故而這些時日不宣召,太醫也不主多事來請脈。
這一日即便宣了,太醫令也姍姍來遲,聞問切,牽看診之后,面驟變,慌忙退出去了。
不久,又有醫進來,跪在側,手腕上的脈象。
如此反復兩三人,方并在屏風之后下拜。
“恭喜殿下!殿下有孕了。”
朱晏亭有過一次孕,此次很久之前便有覺察,毫無意外,只道。
“將脈象送去桂宮吧。”
……
其實無需多言一句,皇后有孕的脈象是社稷大事,誰也不敢瞞,需及早記錄在案,稟報給皇帝只是第一步。
雖然現在帝后之間的關系已相敬如冰——自皇后到昭臺宮養病,皇帝冷淡異常沒有半句關切,甚至連從前最喜歡的上林苑都不再來,明擺著是避著。
宮里人眼明心,各有趨附,也不敢在這等大事上掩瞞。
那封四五個太醫令、醫寫的脈案,以最快的速度從昭臺宮到了桂宮,遞到了曹舒的手上。
*
作者有話要說:
謝在2021-05-14 18:49:34~2021-05-19 22:57:3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哦~
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e suis moi 1個;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Sevenqi 49瓶;啊落落 32瓶;芥舟、perper、Styx 10瓶;25280711 3瓶;無知、maruko 2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豐滿版文案】 考古界“紅髮魔女”挖墓挖得動靜太大,墓室坍塌光榮做了烈士。 十七年後,穿越到五洲大陸、在底層掙扎的混混孟扶搖,一刀劈開即將另娶他人的心上人五指。 “相信我,她會是個十全十美的夫人,你帶著她,就像貴婦牽著貴賓犬,到哪都身價百倍,相得益彰。” 不忠所愛,棄如狗屎。 從此後海闊天空,跋涉萬里,奪七國令,爭天下先,爲了心底迴歸的信念,與七國權謀皇室悍然碰撞,同天下英才逸士際會風雲。 而這一路相逢的愛情,是蒼山之巔溫暖的篝火、是刀光劍影清冷的回眸、是秋日金風飛掠的衣袖,還是冷月深林如箭的長奔? 當愛情與抉擇狹路相逢,誰勝? 她說,我能獻給你,不過這一身熱血,你若不要,我只好放你的血。 她說,我一生的所有努力,都在與真愛背道而馳,天意弄人是麼?那我就只好弄天吧。 裂帛三尺,濺血一丈,擴疆千里,橫屍萬計。 鸞鳳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顏熙去臨縣投靠舅父,被舅父舅母做主嫁給了衛家三郎衛轍。衛三郎生得豐神俊朗、英姿挺拓,猶若一朵長在雪巔的高嶺之花。雖然看著清冷孤傲不易親近,但顏熙卻一眼就相中。只是衛三郎不是真的衛三郎,而是京都長安城魏國公府世子。因失憶流落吉安縣,被衛家誤認…
折筠霧生的太美,她用剪刀給自己剪了個厚重的齊額頭發,蓋住了半邊臉,專心的做自己的本分事。太子殿下就覺得這丫頭老實,衷心,又識得幾個字,便派去了書房里面伺候。雖是奴婢,卻被太子殿下親自教導讀書寫字,跟著他一起享用山珍海味。后來,她被家里的人找了回去,成了蜀陵候家的七姑娘,無人知曉她在東宮的一切。那日宮中夜宴,她坐在筵席上,忍受著世家貴女們的刁難,突然,桌子上多了一盤棗糕。是她在東宮里最喜歡吃的。筠霧抬頭,只見向來不假辭色的太子正輕笑著看她,低啞親昵的道了一句在東宮時親自給她取的小字:“来,珺珺,到孤这里来。”
別人混江湖,憑的是一身武藝。凌薇混江湖,憑的是能護她周全的師兄和天賦異稟的裝x技能。大師兄溫文爾雅,最喜笑里藏刀:“聽說你們想打我小師妹?”二師兄冷酷無情,說話冰凍三尺:“想打小師妹先和我過招!”三師兄風流倜儻,護短滴水不漏:“閣下想必已經留好遺書。”四師兄乖張任性,瀟灑利落提劍:“你想自殺還是由我來殺?”凌·慫包·團寵·狗仗人勢·薇:要跟我切磋,先過了我師兄那一關!眾師兄內心os:保護灑掃小妹,吾輩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