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星雲小說 都市爽文 農民也有春天 第89章 目標客戶

《農民也有春天》 第89章 目標客戶

寄賣商店裡有六臺自行車,兩人選好了一臺“永久”,一臺“凰”,都是120元。

這回林駒本就不給售貨員鄙視自己的機會,直接上幹貨。

把錢往櫃臺上一拍,售貨員乖乖開票收錢。

兩人把自行車推出來,見沒什麼病,就直接推走。

只是有一點有些憾,黃天大還不會騎自行車,兩人只能推著走,沒能當場裝一下。

不過,裝大個兒的效果還是有的,兩人推著自行車一到了郵局後院,上次賣給林駒票證的那個小個子就迎了上來,一眼就認出林駒來。

林駒在他手裡買了一百斤全國糧票,給黃天大三十斤,自己留了七十斤。

這是準備買一些細糧,留著過年時候吃的。

又買了二十斤票,給了黃天大十五斤,自己留了五斤。

黃天大家裡不養豬,自己家過年要殺豬,所以給黃天大多一些。

這個時候沒有到三道河的火車,但是半個小時候有一列到銅羊鎮停的火車,兩人去車站辦了自行車托運手續,就上火車到了銅羊鎮。

到了銅羊鎮已經是中午,兩人就到飯店吃飯。

點了四個菜,六兩酒,慢慢地喝上了。

“天大,我知道你有很多疑問,現在你可以問了”。

“駒子,你還別說,我還真就有不糊塗的地方。你說的過幾年,咱們還給電子表供應電池,到那個時候,咱們上哪裡去找那些買表的人?那個時候,電池多錢?咱們還能幹這個生意嗎”?

Advertisement

“劉全河和叢麗是中間人,咱們要是做不到?到時候不就把人家給坑了麼”?

“天大,你覺得咱們電子表這個生意,能做多長時間”?

“我看做不了多長時間,咱們能做,別人也能做”。

“那不就得了,將來做的人多了,綠江就到都是電子表,有了電子表,還能沒有電池”?

“對啊,就算咱們不給電池,他們也隨便就能買到電池,塊兒把錢,誰還會特意等著咱們”?

這個家夥,腦子轉得很快嘛。

“再說了,這個電子表,也就能用個三年左右。三年之後,出來新的式樣,價錢也便宜,現在這個就落後了,到時候他們就買新的,這個表,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誰還想著換什麼電池”。

“這個道理倒是講得通,可咱們原來不是打算自己賣的嗎,為什麼又劉全河和叢麗幫著咱們賣”?

“這個事,我是這樣想的”。

關於電子表和麥克鏡的銷售方式,林駒也曾經認真地考慮過。

一個方式是批發給各級采購站和商店。

但是,此時還是計劃經濟的模式,各級商業機構都是公家的,它們的貨源,都是以上級調撥為主,基本上沒有什麼自主采購權。

即使東西再好,商店也願意賣,這條路也走不通。

剩下的辦法,就是象賣蝲蛄那樣,以街頭小販的方式,零星賣。

Advertisement

雖然不愁銷路,但是終究得一件一件地往外賣。

到了葛昌盛那裡,見到了土特產公司的人搶購的形,林駒獲得了靈

相對於目前的機械表,電子表就有極大優勢。

一是電子的概念,給人以先進的覺。不斷跳的數字和新鮮式樣,有給人以新和時髦的

二是價格上有優勢,只是機械表的一半。

三是不用票,只要有錢就行。

這就為那些想買但苦於弄不到票的人,提供了一條渠道。

從土特產公司這一幕,林駒切實到了對於電子表強烈而巨大的需求。

更加重要的,他找到了最合適的目標客戶群

那就是這些企事業單位的人。

這些人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來源。是有能力消費得起電子表的人群。

如果放在農村,五六十塊錢買一塊手表,仍然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而已。

城裡這些人,即使一時拿不出來現錢,還可以跟單位或這個人借錢,因為有工資收作為保障,人們不擔心他們的償還能力。

找劉全河和叢麗做中間人,就是這個思路的延

兩人在綠江有一定的人脈,跟這些目標客戶是同類中人。可以比較容易地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的客戶。

他們的力,就是那一塊表十塊錢的提

Advertisement

他們現在在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四十來塊錢,賣上四塊表,就能賺上一個月的工資。

東西是好東西,不用自己出本錢,一手錢,一手貨,對於客戶也沒有什麼風險。

這樣的好事兒,兩人豈能不幹?

“給他們十塊錢,是不是有點兒高了”?

“是有點兒高,不過,第一次合作,總要給他們點兒甜頭不是?電子表也好,麥克鏡也好,幹不了多長時間,很快就會有別人模仿,等到這一行賺不了多錢,咱們就幹別的產品,那個時候還用得著他們”。

“哦,我明白了,就是要始終牽著他們走”。

“用他們,咱們可以省時省力,效率會大大提高。別人一千塊錢進一次貨,自己賣興許要一個月時間。咱們一千塊錢進一回貨,給他們,興許只要兩天時間。一個月咱們能賣兩批貨,你算算,哪個賺錢多”?

這只是個資金周轉周期的問題,不過,黃天大現在還沒有這麼多的金融和財務觀念,林駒才多費了不口舌,給他解釋。

“駒子,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蛤蟆鏡也給他們來賣”?

還行,知道提出問題,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天大,這就要問題分析。蛤蟆鏡和手表不一樣”。

“手表,好人壞人都可以戴,好人戴手表,沒人說他不正經,人們還會羨慕”。

Advertisement

“但是蛤蟆鏡就不一樣了。按照現在人的觀點,戴蛤蟆鏡的人,差不多都是一些社會上的小青年,他們被人們看做不正經的人。本分的人不會戴蛤蟆鏡”。

“哦,我明白了,劉全河和叢麗賣蛤蟆鏡,他們不會願意幹”。

“這是其一。其二,他們跟社會上那些人,不會有什麼接他們賣,也未必賣的出去”。

“所以,蛤蟆鏡還得咱們自己賣,或者找別人賣才行”。

“對,這就做蛇有蛇道,鼠有鼠道”。

靠,別說的那麼難聽好不好,目標客戶細分,不是好聽的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